Saturday, June 13, 2009

常說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具體是哪些?
普洱古茶山以瀾滄江為界劃分為江內六座和江外六座,
其中江內六座是指: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
而江外六座是指:南糯、南嶠、猛宋、景邁、布朗、巴達。
由於各茶山的茶樹生長環境各異,土壤所含化學成分也不一樣,
因而這12座茶山所產的茶葉在口感上各有不同。
先看江內六座:
(1)、革登山:屬喬木中小葉種,較苦澀,回甘強烈、生津快,香氣呈淡清香,湯色深桔黃。(2)、莽枝山:屬喬木中小葉種,較苦澀,回甘強烈、生津快,香氣較淡,湯色深桔黃。(3)、倚邦山:屬喬木小葉種,回甘快、生津較好,香氣幽香如瀾,湯色深桔黃。
(4)、蠻磚山:屬喬木大葉種,較苦澀,回甘強烈、生津好,香氣呈梅子香,湯色深黃。在歷史上有喝蠻磚看倚邦一說。
(5)、曼撒山(易武山):屬喬木大葉種,微苦澀,香氣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著一股幽瀾香,穀雨前後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強烈生津好,易武正山歷史上就是聞名中外的茶山。(6)、攸樂山:屬喬木大葉種,苦澀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氣一般,湯色淡桔黃。
目前上述六大茶山的產茶量已漸少,產茶重心已移至江外六大茶山:
(1)、南糯山:屬喬木大葉種,微苦澀,回甘、生津好,湯色桔黃、透亮。透著蜜香、瀾香,穀花茶淡香如荷。歷史上是聞名遐邇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著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樹。(2)、布郎山:屬喬木大葉種,較苦澀,回甘快、生津強,湯色桔黃透亮。香氣獨特,有梅子香、花蜜香、蘭香,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愛好者夢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3)、巴達山:屬喬木大葉種,這裏生長著成片的栽培型茶樹和野生茶樹林。賀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長著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樹。此山茶葉味苦澀,回甘、生津快,湯色桔黃晶瑩、透亮,條索墨綠油亮。香氣好,有梅子香、蜜香。
(4)、南嶠茶山:屬喬木中葉種,樹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湯色深桔黃,香氣一般,茶葉等級低。
(5)、猛宋茶山:屬喬木中葉種,喬木茶樹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澀,微回甘、生津一般,湯色深黃,條索墨黑。
(6)、惠明景邁山:屬喬木大葉種,十二大茶山中喬木樹最大的一片集中在這裏,號稱"萬畝喬木古茶園。
南糯山位於景洪與猛海的交界處,屬猛海縣格朗和鄉。格朗和鄉是老茶區,老茶園較多且較集中連片,主要分佈在南糯山和帕沙兩個村委會。據調查統計,全鄉古茶園15000畝,其中,帕沙村委會古茶園面積有3000畝。
   格朗和,愛伲語,吉祥幸福之意;南糯為傣語,美味筍醬之意。南糯山距猛海縣城26公里,自古以來就是瀾滄江下游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優質普洱茶的重要原料產地。南糯山最早什麼時候開始種茶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直到南昭時期,布朗族的先民還在此種茶;後來布朗族遷離南糯山,遺留的茶山被愛伲人繼承;根據當地愛伲人的父子連名制可推算出他們已經在南糯山生活了57至58代,大約已經歷1100多年的時間。
   南糯山古茶園面積12000畝,海拔1200—2050米,年霧罩日221天,茶園土壤為紅壤,PH值5—5।5之間,代表性植被有水冬瓜樹、紅毛樹,花皮樹、飛機草、叉叉草等。古茶樹長勢較強,密度較大,為169株/畝,村民對茶園管理較好。  
  沙歸撥瑪,意思是“茶樹的母親”,發現於1951年12月;但直到1954年蔡希陶先生考察後,各地的專家學者們才開始紛至遝來;1990年12月,德高望重的趙朴初先生也到“沙歸撥瑪”面前深深一拜,並提下了“南行千里拜茶王”的墨蹟——趙老這一拜,我們看到了一位德者仁者對天地靈物的虔敬之誠  
  不知是佛陀說的萬物皆有成住壞空,茶王也難例外;還是沙歸撥瑪經不起包括日本專家在內的各路人等以保護的名義進行的無休止的打擾折騰,1995年茶王樹葉瘁枝枯,死了。現在從南糯山下的新公路,爬坡十多分鐘就到茶王樹遺址。不知是猛海人太懷念沙歸撥瑪,還是覺得滄桑古老又生機勃勃的南糯山千千萬萬棵古茶樹還需要一個王者,2002年5月8日,猛海縣茶辦主任曾雲榮和省茶科所所長張俊又在南糯山半坡老寨發現了一棵年齡也是800年的老茶樹,作為沙歸撥瑪的王位繼承者。  
  愛呢人是哈尼族的一個支系,整個西雙版納全境的愛呢人都同源於古代羌人,自稱雅尼、愛伲、阿卡等,解放後正式定名為哈尼族。 在整個猛海縣競內,所有的愛伲人都善於種茶,而且有很多優美動聽的關於種茶制茶的歌謠,在猛海縣,幾乎是凡有愛伲人的地方就有古茶園;他們稱“茶”為“臘勃”,這是個很值得語音學意義上進行研究的現象——世界上所有的語言對茶的稱呼基本上都是一個音節,而“臘勃”則是兩個音節。愛伲人一般無姓氏,實行父子連名制,所以可以根據某人的名字就追溯到幾十年前的親緣關係。
因為水冬瓜樹,所以我聞到我家千年木的瓜香與甜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