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02, 2009

思幽幽之茶馬古道
百年前一張通往“香格里拉”腹地的精美地圖﹐被一位女學者意外地發現。經鑒定﹐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完整的一張茶馬古道地圖﹐茶馬古道上的許多驚世之謎將由此解開。
地圖印制于1875年法國巴黎出版的《地理社會》公報。150年前﹐一位名叫弗朗索瓦‧巴達讓的探險家闖入“香格里拉”遊歷﹐他從印度進入滇西北高原﹐沿著崎嶇險峻的茶馬古道﹐先後踏訪了巴東﹑白地﹑葉枝﹑茨菇﹑德欽﹑維西﹑中甸﹑貢山等地﹐記載下了詳盡珍貴的攷察回憶錄﹐並繪製出漂亮的地圖。
“茶馬古道”是中國西南大地上一條進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傳播中國古代文明的國際通道。
滇藏道
從雲南普洱茶的產地(今西雙版納、思茅等地)出發,經下關(大理)、麗江、中甸(今香格里拉)、迪慶、德欽,到西藏的芒康、昌都、波密、拉薩,而後再經藏南的澤當,後藏的江孜、亞東然後出境。
川藏道
它是由四川的打箭爐(雅安)出發。經盧定、康定、巴塘、昌都至拉薩,再經後藏日喀則出境到尼泊爾、緬甸、印度。
“茶馬古道”起源於古代的“茶馬互市”,可以說是先有“互市”,後有“古道”。“茶馬互市”是我國西部歷史上漢藏民族間一種傳統的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為內容的貿易往來。宋代在四川名山等地還設置了專門管理茶馬貿易的政府機構“茶馬司”。茶馬貿易繁榮了古代西部地區的經濟文化,同時也造就了茶馬古道這條傳播的路徑。
茶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長的古代商路。總行程在萬里以上。自古以來,很少有人能夠走完全程。沿途的每站都可以作為終點或者是起點。而當時最大的貿易中轉站便要屬四川的康定了。 康定過去叫做“打箭爐”,西來的馬幫到達康定,就要在這裡轉換運輸工具或者就地進行茶馬貿易。1696年康熙帝批准了在康定進行茶馬互市貿易的請求,使康定成為了內地與西藏地區之間主要的商業中心。國內的絲綢、茶葉等商品經過康定運往西方,而南亞、歐洲、美洲的商品也從這裡銷往中國內地。
茶馬古道是壯闊的,而對於當年行走在古道上的馬幫來說,那卻是一條充滿了艱險的征途。西南地區山高水急,水上交通不可想像。而山道的險峻曲折,又根本無法行駛車輛。在這樣的條件下,馬幫成為了唯一適用的運輸方式,它形成了茶馬古道上一道獨特的風景。可以說茶馬古道是一條用人力和馬的腳力踩踏出來的道路。
從一個山谷到又一個山谷,從一個村寨到又一個村寨,馬幫們踏出了一條溝通各地的生命道路,成為了大西南地區的聯繫紐帶。這些馬幫曾經駐足停留,進行商品集散的驛站,成為了後來的的城鎮。今天的麗江古城就是迄今為止茶馬古道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被譽為是“活著的茶馬重鎮”。
千年古道
在茶馬古道沿途,有著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壯麗最動人的山水。那是一種驚心動魄的蒼茫和曠世的沉寂。有時世界靜得出奇,周圍的大山全都沉默不語。它們以一毛不生而令人震驚。那種蒼涼的美、嚴酷的美輕易就把人帶入史前時代。夏季的雨水汪洋恣肆,冬季的雪水清碧如玉。它們從無數大山上奔瀉而下,那水流漫漫渙渙,迅速匯聚成溪流,又很快流淌到無數的大江和河流中。遠山顯露出它們強勁而優美的山脊,它們是那麼峻秀,又充滿了張力。藍藍的山嵐,使它們顯得英姿勃發,十分年輕。如果說山脈架起了西藏的骨骼,那這些江河就是西藏的血脈,它們奔涌流動,為高原注入了生命的活力,為高原帶來了蓬勃的生機。
除卻大山大川,茶馬古道沿途有的是極富靈性的石頭和無比奇妙的雲,以及超凡脫俗的天光。那些曆盡滄桑的石頭,那億萬年來不老的藍天,那一逝不再、永不重復的雲,那似乎來自極地或外太空的光芒,它們組合成的色彩令人激動不已。而如果在晴天的晨曦中和晚霞裏走過西藏的大地,你一定會為那種剔透明朗的光澤所震懾。只要看到一眼,只要沐浴一次,人生便因之而生輝。
位於雲南省西南端的西雙版納,古代傣語為“動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樂土”,這裡以神奇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而聞名。
西雙版納是傣族之鄉,由於臨近泰國、緬甸等佛教國家,小乘佛教在這裡深入人心,處處可見充滿東南亞風情的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誠的佛教徒。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的西北部,這是一座千年古城,唐代的南昭國、宋代的大理國都曾將它作為都城,悠久的歷史和文化,使大理擁有“文獻名邦”的美稱。
提起大理,人們首先會想到以“風、花、雪、月”四大奇景而聞名的大理風光;點綴于蒼山洱海之間的崇聖寺三塔;五朵金花及其美麗的傳說;還有那洱海湖畔的漁家情。
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有著濃郁的白族風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民居文化內涵深刻;白族的三道茶品味悠長。在整個雲南之旅中,恐怕再沒有其他地方能像大理那樣,讓你深切感受到獨特的白族風情了。
麗江地處雲南西北部,玉龍雪山之陽,橫斷山脈南麓,長江源頭金沙江從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奔流而下,到石鼓鎮轉了個大彎,又由南向北奔入峽谷,這便是著名的金沙江大拐彎處,長江第一灣在這裡穿流而過,形成了舉世聞名的虎跳峽。
古城大研鎮始建於元初,至今仍然依稀可見昔日的繁華,古城以“家家臨溪,戶戶垂柳”而聞名於世,被譽為“東方威尼斯”、“高原姑蘇”。
世界各國民間傳說中的女兒國,存在至今的,恐怕只有摩梭人這一族了。滇西北高原川滇交界處的寧蒗彝族自治縣境內有一片美麗的瀘沽湖,摩梭人世代生活在瀘沽湖畔,他們至今仍保留著“男不婚、女不嫁、結合自願、離散自由”的母系氏族走婚制。
太陽最早照耀的地方,是東方的建塘,人間最殊勝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其中所描繪的香格里拉實質上就是指雲南的迪慶藏族自治州。
迪慶處於國家三江並流的中心地帶,包括香格里拉所、維西、德欽三個縣,其中,香格里拉為其首府。
境內分佈著世界上最為壯觀且稀有的低緯度山區現代冰川、雪山,梅裏雪山十三峰連綿不絕,縱貫全境,海拔6740米的主峰卡格博峰。迄今仍是無人登臨的“處女峰”,位列藏傳佛教八大神山之首。
雪山環繞之間,分佈著許多大大小小的草甸和壩子,它們是迪慶人民生息繁衍的地方,那裏有靜謐的湖水匯聚成無數海子——其中以碧塔海、納帕海、黑海、碩都海景致最為迷人;神聖的寺院見證著這個自由王國——“小布達拉宮”噶丹松讚林寺、茨中天主教堂莊嚴而神聖;一切都如人們夢想中的伊甸園——香格里拉。
昌都在藏語中是“兩河交匯”的意思,其位於瀾滄江上游谷地之中,是西藏的東部的政治文化中心。這裡也恰好是川藏公路的中心點,它東與四川省的德格、白玉隔江相望,東南與雲南德欽接壤,西南則與林芝地區毗鄰,而西北與那曲地區相連,北面與青海玉樹相交,自古以來便是西藏的交通要衝。
昌都地區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不少山峰都聳立於雪線之上,康區25座神山大多都在昌都境內。這裡有藏傳佛教格魯派在康區的第一寺強巴林寺,噶瑪噶舉派的祖寺噶瑪寺,除藏傳佛教的寺院之外,還有天主教和伊斯蘭教教堂,更有三江並流的奇絕風景和神秘壯美的茶馬古道。神奇而壯麗的自然景觀和積澱著濃厚歷史文化的人文景觀一起構成了昌都豐富的旅遊資源。
拉薩是西藏自治區的首府,也是西藏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市內和郊區名勝古跡眾多,布達拉宮、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等早已馳名中外。
拉薩無疑是這個世界上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城市。這不僅因為它海拔3700米的高度令初來者感到暈眩,還因為它1300年的歷史留下的文化遺跡以及宗教氛圍所帶給人們的震撼。
西元7世紀中葉,吐蕃部族首領松讚幹布在此創基立業。西元641年,松讚幹布完成統一大業後,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公主進藏後建議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廟。於是,人們把最初的寺廟,即現在的大昭寺,命名為“惹薩”,藏語的意思是“山羊背上”。最後,“惹薩”被譯成了“邏些”,逐步又變成為“拉薩”了。而上千年來,這裡曾幾度成為西藏政教活動中心,於是,拉薩成為名副其實的“神聖之地”。
康定,舊稱打箭爐,位於川西貢嘎山北端跑馬山麓。是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高原古城。古城三山環抱,二水夾流,折多河貫穿城中,富有民族風格的各式建築錯落有致地散佈于河兩岸。悠悠民歌聲,翩翩民族舞,極富高原民族風情特色。
南北走向的橫斷山,北高南低。西南和東南方向的海洋季風,順著河谷蜿蜒而至,使這裡雨量充沛,雲霧常生。因而,貢嘎山冰川屬海洋性冰川,海螺溝冰川是可供普通遊人觀光的冰川。冰川與森林共存,從而形成獨特的奇觀。
尼泊爾是位於南亞的一處風景優美的深山小王國,從北邊海拔8000多米的世界屋脊,到南部臺拉河(Terai)接近海平面的70米的谷地平原,遞降急劇,這也造成了尼泊爾多姿多采的氣候和自然美景。尼泊爾地處亞洲文明的交叉地,印度教、佛教、皇宮建築以及豐富多彩的自然資源。
氣候條件:尼泊爾的氣候基本上只有旱雨(冬夏)兩季。旱季早晚溫差較大,早晨氣溫攝氏10度左右,中午溫度會升至攝氏25度,氣候非常舒適。雨季(夏季)氣候悶熱,最高溫度常達到攝氏36度,雨季從五月開始來臨,持續到九月底。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印度教國家,尼泊爾國內最大的特點就是廟多神多,走在尼泊爾的大街小路上,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真可謂“廟宇和房屋一樣多”。在尼泊爾共有3億3千萬位神祇,比全國人口還要多。尼泊爾是一個高山之國,全境擁有8座8000米以上的高山。此外,尼泊爾還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景觀,最著名的要數奇旺國家公園,園內匯集了各類野生動植物,單是各種瀕臨絕種的獨角犀牛就有400余頭。
尼泊爾主要的旅遊城市有首都加德滿都、第二大城市帕坦、第三大城市巴德崗以及著名的風景勝地博卡拉。
人們千里迢迢來到這裡,為了一睹“地球第三極”的偉岸,心懷壯志的人們在此渴望實現人類挑戰極限的夢想,這就是珠穆朗瑪峰的魅力。日喀則地區以擁有這座世界第一高峰為驕傲。
日喀則市地處西藏南部,位於雅魯藏布江和年楚河的交匯處,這座昔日的後藏首府海拔高達3800米,是目前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是當年後藏的政教中心,也是歷代班禪的駐錫之地。美麗旖旎的自然風光,獨具特色的後藏生活,這裡被譽為“最如意美好的莊園”。
從日喀則繼續南行,就可到達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以北則直達那曲,往東至拉薩、山南,西進則可直抵阿裏。
又名“婆羅多”,“印度”這個名字來源於梵文(唯有真理得勝),得名于印度河。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擁有十億人口以及上百種語言。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又有“電影王國”之譽,曾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河文明。
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的農作物是稻子、小麥、棉花、黃麻、甘蔗和茶葉。工業以採礦和紡織為主,還有鋼鐵、電力、石油、橡膠、煤、火柴等。重要的城市有首都新德里,東海岸最大港口加爾各答以及印度最大紡織業中心孟買。印度大致可為三部分:首先是古堡陵園,著名的有紅堡、胡馬雍陵、泰姬陵,代表了印度建築藝術的最高水準;而甘地陵是印度國父“聖雄”甘地的陵墓,接下來可以瞻仰一下印度古老的佛教聖地聖跡,其他著名的還有王舍城、那蘭陀寺等,最後的印度的石窟神廟,那裏有多姿多彩的佛教塑像、雕刻和繪畫,是研究印度古代文化藝術的絕佳之地。
熟悉人文地理之後再與之茶葉交會,貫穿古往今來,豈不樂哉!
真正是所有天地萬物創造了茶滋味.
茶行者~Safina

No comments: